2021年9月,遵义市整合教育、体育职能职责,在全省率先组建教育体育局,实现体育教育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一体化落实,促进体育教育从理念、功能、载体和目标上的深度融合。
一是打破固有思维,促进体教理念融合。理念融合是深化体教融合的行动先导,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体育被弱化、忽视等日益凸显的问题和挑战,遵义市强化顶层设计,打破体育、教育独立管理体系,把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社会参与等融入学校,提高学校体育的核心价值,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逐步改变广大家长和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教融合后,遵义市新增学生运动员注册756人,总数达3200人。体教融合在提高体育课质量、开展业余训练、举办赛事及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作用,教育体育部门在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和阳光体育一小时等方面探索有益,遵义市体教融合改革得到了教育部体卫艺司的肯定。
二是立足资源禀赋,促进体教功能融合。职能合并不是简单的把两个部门的资源相加,而是统筹两个系统的力量,发挥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益,实现“1+1>2”效果。遵义市整合教育、体育职能职责后,资源优化配置,市体校、高校体育专业师生、具有相关资质的社会体育机构、体育协会教练员进入全市200多所中小学,开展足球、篮球、跆拳道等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学校体育也打破场馆限制,“游泳进课堂”、“冰雪运动‘旱地化’进校园”等特色体育活动顺利组织开展。在整合资源共同作用青少年发展基础上,遵义市还通过体彩公益金支持等,促使社会场馆向中小学生开放,满足学生课余锻炼。推动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印发《关于全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的通知》,从2022年起全市所有中小学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开放。
三是构筑坚实基础,促进体教载体融合。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市教育体育局把原教育部门的“中小学生”和体育部门的“青少年”体育赛事整合起来,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建立学校与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共同合作的中小学生(青少年)竞赛体系,为全市高水平后备运动员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竞赛平台,形成学校体育竞赛的全新模式。从2022年起,遵义市每年都将举办全市校园足球三级联赛和全市中小学生(青少年)综合性运动会,其中,田径、游泳2项为每年固定竞赛项目,篮球、排球、跆拳道等其余8项按两年一周期交叉举行。
四是推动一体发展,促进体教目标融合。没有教育的体育是不完整的,离开体育的教育是不牢固的。“双减”政策推行以来,遵义市开启空前的教育改革,建立“1+1+N”菜单服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探索“1+7”师资模式、深入推动体教融合等,全方位、立体式的硬核举措不仅提高教师水平和课堂质量,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同时更好的提供教育资源,让体育人才在接受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里成长。体教相互的渗透和补充,推动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培养了一批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1年,遵义市务川中学田泰夫、遵义市第一中学王振宇等40名考生通过高水平运动员选拔、单招和统招的方式,被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录取,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运动能力,又有全面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全才”苗子。